包钢(集团)公司白云鄂博铁矿
《采场上的“芭蕾舞者”》
在北纬41度的白云鄂博矿区,白云鄂博铁矿职工当中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终日与大山为伴,与酷暑严寒为伍,用汗水浇灌坚硬的山岩,用智慧调动采矿爆破的“大脑”,用生动的生产实践传承“坚韧不拔,超越自我”的包钢精神,他们就是白云鄂博铁矿采矿作业部技术组青年群像。采矿作业部技术组现有职工12名,其中党员6名,团员4名,其中35岁以下青年职工有8人,占总人数的67%。“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青年的寄语。伴着这时代的强音,怀揣着青春梦想,身为当代青年,他们毅然决然的在大学毕业之际选择来到拥有“世界稀土之乡”美誉,包钢集团钢铁、稀土产业发祥地和大粮仓的白云鄂博实现青春的梦想。
坚韧不拔,执着奉献
白云鄂博距包头市区150公里,中间被连绵的阴山牢牢阻隔。这里酷寒风急,每年入冬,首先受到南下冷空气的侵袭,曾经有过五月、十月飞雪的历史记录。在垂直深度274米的矿坑,如同巨大的铁釜”,环境更加恶劣,冬季气温可达零下30度以下。技术组没有专门的休息室,全天候室外作业,冻伤手脚、耳朵是常事,也正是这严寒与风沙,锻造出这群年轻人的坚强意志。棉袄、棉裤、皮帽子、大头鞋是技术组的标准装扮,内衬钢板的大头鞋足有二三斤,即便是这样坚固鞋子的寿命也只有两三个月。采场上到处是碎石,尖利的石锋往往能将鞋底刺穿。行走在磕磕绊绊的采场路上,行进姿态各式各样,而年轻人笑称自己是采场上的“芭雷舞者”。他们正是以这种笨拙的舞步,舞出了青春的轨迹。
多年来,他们在一线的岗位上勤奋好学,扎实工作,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以严肃严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他们的工作贯穿于采矿工艺的每一个环节,属于露天采矿工艺的“神经中枢”,主要负责东、主两个采场穿孔、爆破、采装、排土、边坡清扫、边坡监测以及边坡危险预警预报的现场技术管理工作,参与采矿工程现场规划与设计、组织现场施工、现场监督检查采矿各工序的施工质量;同时负责全车间的科研技改和新技术应用等基础管理工作。他们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露天采矿生产的顺利进行。他们用“青春”为一线工作注入新活力,每天为采场的穿孔、爆破、采装、排土、边坡清扫等技术管理工作奔波着,践行着不怕苦不怕难的“矿工”精神。这种默默的扎根在生产一线,为白云铁矿的生产执着的奉献精神,引起了中央电视台及各大媒体的关注,在2018年年初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各大媒体报道,报道关于他们为公司的生产默默坚守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荣登2018年7月“中国好人榜”,被评为全国“敬业奉献好人”。
天道酬勤,超越自我
技术组会议室墙上挂着巨幅采场全貌照片,下面一行“知识改变命运,科技超越理想”,是年轻人们共同的心理写照。技术组的年轻人大多出生于农村,这些小伙子们从小历经贫困,也更向往依靠知识改变人生。由于技术组多数员工是80、90后,所以能够很好的紧跟时代的最前沿,既能够领会传统思想的精髓,又能够融入科技创新理念,将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实实在在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提出更多科学合理的建议和改善。总的来说,技术组全体员工在思想上既能保持思想政治先进,又能保持科学发展先进。
无论爆破规模是大是小,他们都深入现场勘查,采场噪音繁杂,交流只能在耳边大声喊,但丝毫不妨碍他们的认真讨论,直到制定出最安全、最合理的方案。计划、审药、做指令、批炮,每一项工作都有一套严格的程序,生产和安全是矿山的两条生命线,“两个没谁都不行,两个我们都必保!”他们每天组织职工抽水、排孔、装药直到爆破,那种曾经有过的调动千军万马的感觉,如今淡化于无形,沉淀下更多的则是责任与信心。
他们每年针对生产过程中的疑点、难点进行科技攻关立项。2017年、2018年申报科技项目11项,这些科研项目的提出都是为解决采矿作业部生产中遇到急需解决的难题,为车间平稳安全生产创造了先决条件。其中2017年《白云铁矿主采场1626mS D区3#不稳定体实时监控与精准预报》获得白云铁矿科研技改一等奖,精准分析和掌握了1626mS D区3#不稳定体的变形移动规律,及时在滑体滑落前将下部的相关人员及设备撤离,保证了主采场生产采剥的正常进行。2018年《合理控制主东采场爆破规模与边坡稳定性的研究》获得白云铁矿科研技改一等奖,精准分析和掌握了爆区规模大小对采场边坡的影响程度,确定合理的爆区规模,以减少爆破对边坡的震动,保证采场的边坡安全。《白云铁矿爆破质量控制及精细定量化管理研究》获得白云铁矿科研技改二等奖,总结精细定量化的管理模式,以保证爆破质量安全。
2018年他们提出降本增效项目6项,累计产生经济效益252.34万元。累计提出自主改善项目26项,经过车间筛选,上报铁矿员工自主改善15项,获奖6项,这些项目的实施为车间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
扎根矿山,刻苦钻研
技术组在工作之余,他们全体人员还发挥专业特长,在总结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提出解决措施。2017、2018年共发表学术论文26篇,省级论文10篇,国家级论文16篇。
技术组成员积极参加公司“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多次获得公司及矿级集体奖项。积极总结先进操作法,2017年总结“台阶爆破后排孔穿爆技术操作法”,并被命名为包钢集团公司2017年度先进操作法。为作业部的生产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他们也知道他们的工作还任重而道远,仍需不断努力学习新知识,发扬采矿人的精神,以坚定的脚步走向矿山,以挺立的姿态扎根矿山,以执着的精神坚守矿山。在白云鄂博矿山的土地上,他们用脚步丈量的这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铁花以常年盛开不败的姿态,表达着对耕耘者一贯的尊重。在别人向往并投身大都市灯火阑珊之时,但他们更愿意化身一株铁花,迎着严寒酷暑,咽下艰辛和寂寞。他们也更像一匹匹蒙古马,在世界稀土之乡、在连绵的群山之间,留下一串串清脆的足音。
无悔青春,坚定信念
技术组的年轻人们始终相信,青春,只有在最艰苦的地方,才能绽放出傲骨的花蕾;热血,只有在最需要的时刻,才能迸发出感人的力量;理想,只有在最坚定的胸膛,才能迎来璀璨的曙光,他们这些年轻的采矿人就是要拿青春和热血回报这片赤诚的大地,当年矿一代人拉肩扛撑起钢铁脊梁,如今我辈当继往开来展现中国力量!
在100多响的爆破声里,他们始终明了矿山人存在的意义。如果他们的付出可以成全千万人的梦想,他们愿意在这个没人能听到、没人能看到的280米的矿坑里,吐尽芳华、誓死不渝。
作者:李旭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