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内蒙古味稻”的品牌建设之路
一、 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
二、 加强良种选育推广,提升大米品质稳定性。
三、全面加强品质管控,提升产品质量信誉度。
四、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五、健全营销网络体系,全面扩大市场占有率。
一是“兴安盟大米”产量提升。“兴安岭下米粮仓,草原深处大厨房”,目前兴安盟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面积达到740万亩,占全区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520万亩的48.7%。在“兴安盟大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引领下,全盟水稻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30余万亩,其中绿色有机水稻认证面积稳定在100万亩,水稻种植示范基地总数达到14个,建成面积达到33.1万亩。水稻产量稳定在70余万吨,占自治区稻米产量的70%以上,是内蒙古当之无愧的优质稻米之乡。现有大米生产企业54家,其中“兴安盟大米”授权用标企业36家,年加工水稻占水稻总产量的80%左右,加工转化率近80%,销售收入稳定在20亿元左右。
二是“兴安盟大米”质量提升。经权威机构检测,兴安盟大米属一级优质大米水分含量14.8%,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烟酸等营养元素和钙、硒等15种微量元素,米粒晶莹透亮,自带稻香味。特别是在袁隆平院士的大力支持下,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兴安盟分中心、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兴安盟试验基地、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兴安盟分中心相继落户兴安盟,持续培育水稻优良品种,提高水稻产业附加值和“科技含金量”。累计争取自治区级科技项目3个、建立科研基地6个,面积达到4922亩,已培育出水稻新品系13个,审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3个。目前,常规粳稻育种平均亩产超700公斤,实现了袁隆平院士提出的“三年内帮助兴安盟水稻每亩增产100公斤”目标,耐盐碱水稻育种平均亩产超500公斤,连续四年测产稳定在千斤以上。兴安盟水稻表现出有效穗多、穗大粒重、优质高产等特点,实现了产量与品质双提升。
三是“兴安盟大米”品牌提升。近年来,作为“东北上游,净产好米”的典型代表和内蒙古味“稻”的中流砥柱,“兴安盟大米”依靠卓越的品质,先后荣获“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全国十大好吃米饭”“中国区域公用品牌市场竞争力新锐品牌”等多个国家级称号,也被授予“全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独家供应商”“全国优质稻米示范基地”等诸多荣誉,品牌估值超过180亿元,位列全国首批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第12名,粮食类第3名。绰勒银珠、保安沼等系列“兴安盟大米”多次获得全国农博会、农展会金奖,“兴安盟大米”逐步实现了由“好米”向“名米”转变。兴安盟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中国草原生态稻米之都”称号,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随着兴安盟区域公用品牌“源在兴安——自然兴安 盟生万物”、区域公用品牌广告语“兴安产 安心选”的成功发布,“兴安盟大米”已经引领全盟绿色农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来源:内蒙古发展改革委